- UID
- 7
- 帖子
- 9366
- 主題
- 8228
- 精華
- 0
- 積分
- 22795
- 金錢
- 245259
- 閱讀權限
- 150
- 在線時間
- 2647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3-10
- 最後登錄
- 2020-4-17
|
現金分享非遏通脹主流
有政界人士指出,有基層團體日前的通脹調查結果,政府決策取向應有一定參考價值。政府月初公佈的一系列紓困措施鑑於部分仍未實施,相信行政長官在周三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出現“驚喜”的機會不大。政府正密切留意外圍經濟狀況及通脹預期,按國際慣例和本澳的實際情況,研究通脹升至百分之五的預警水平及一旦超過百分之五的紓解通脹措施,現金分享不是主要考慮方向。
有調查指,近八成受訪者表示,通脹對整體生活造成“頗大”或“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認為“食品”價格上升影響最大。最贊成“限制水、電、燃氣加價”,其餘為“現金分享計劃”、“增加養老金和敬老金金額”、“各項稅務寬減措施,如職業稅和房屋稅等”、“向弱勢家庭發放特別生活津助”。前三者得票超過六成,顯示居民甚認同立竿見影的措施。有政界人士認為,行政長官周三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調查結果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對決策的影響未必能反映在今次大會上。
坊間猜測政府會否在“四二○”再次實施現金分享。接近政府消息稱,政府應對通脹已有一套清晰的思路和程序,其中之一在通脹逾百分之三時已公佈了系列紓解民困措施,待觀察成效後才決定推出其他措施。若貿然再推新措施可能致決策混亂,干預市場,非理性做法。
本澳既有輸入性通脹,亦有本身經濟發展拉動的內部因素。澳門元與美元掛鈎,為本澳的貨幣和經濟體帶來穩定,亦令澳門無法像各國央行般透過加息等手段應對通脹。本澳奉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又是自由港,制度的根本差別,很多在內地行之有效的打擊手段,本澳難以完全套用。政界人士認為,“一國兩制”、區域合作、自由港和市場經濟等制度優勢,是澳門未來發展的活力所在,很多行政措施要配合,不能貪一時之便動搖固有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