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澳中產表面風光

澳中產表面風光


本報記者專題報道


何仲傳


澳門經濟急速發展,樓價、通脹均高,中產以至一般居民生活皆表面風光。


未達中產標準的市民無力買樓,只能申請公屋。


部分國家地區的中產定義

    樓價超貴捱成世    產業單一礙發展

    澳中產表面風光

    澳門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中位數較回歸初期升逾四倍至一萬五千元,中產階層日益壯大,按民間學術機構建議標準,澳門就有十五萬五千多中產人士。在一般人心目中,中產有光環,衣、食、住、行及供書教學等都會好一點,但扣除必要開支外,可支配收入隨時比一般收入人士高不了多少,加上政府支援少,實則表面風光。鄰近地區如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已出現中產向下流現象,澳門中產面對困難也不少,房價貴、產業單一成兩大殺手,有礙發展。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何仲傳表示,中產是社會“穩定器”,建議政府營造多元發展大環境,予老中產、新中產及邊緣中產針對性支持,使其得以壯大、發展,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有樓天堂冇地獄
    傳統上,成熟發達的國家、地區多呈“欖形”社會結構,兩端為極富與極貧,中間是中產階層,佔人口大多數,其數量多少反映該地區的成熟程度,舉足輕重,澳門亦然,儘管未有官方標準。不過,隨着全球化越演越烈,全球經濟近十多年如坐“過山車”般,發展越來越不平衡,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加上多國大量印鈔令資產價格倍漲,中產生活大不如前,尤其是沒有房產的中產。在港澳社會,有樓與冇樓之差有如天堂與地獄,十個居民九個唔肯認是中產,因就算有樓,隨時要月供兩萬幾,實佔收入一半,中產變房奴,生活質素大降。故公屋成為不少中產目標,偏偏僧多粥少,中產一般冇份,迫住上車或捱貴租。
    陳小姐從事博彩業四、五十年,現時月薪高達五萬元,又供完樓,但她謙稱屬中低下階層。她的兒子正在外國讀美術,坦言兒子回澳難找到相關工作,但不希望他投身博彩業,因捱夜太辛苦。另一位陳小姐為家庭主婦,認為中產應“有車有樓,至少月入兩至三萬”,問及她可安心做“少奶奶”,是否代表丈夫是中產,她回應:“都可以咁講。”
    欠多元難向上流
    中產無標準,惟不少發達地區的社會結構開始由“欖形”過渡至“M形”,位處中間的中產開始向下流,此為全球性議題。到底身處急速發展漩渦中的澳門中產如何向上流,抑或向下流是現時社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何仲傳坦言,向上流抑或向下流,取決個人努力,政府則有責任營造良好的大環境及公平的競爭環境。政府近年雖意識到中產階層的重要性,施政報告亦多番強調會關注中產,可惜政策乏善可陳,首先是房價調控,現“乾升”的房地產市場早已脫離中產的負擔能力,或負擔“超壓力”。即使租屋,其支出也佔中產家庭收入的相當比重。房價持續攀升,中產為“蝸居”奔波不利發展。同時,中小企面對高昂的舖租一樣冇符,如皇朝區樓上舖動輒十餘萬元月租,被迫結業者為數不少,談何“上流”?
    倡予針對性支援
    除樓價高外,產業單一也是中產發展致命傷,不利居民多元發展、發揮專長及向上流動。何仲傳分析,澳門博彩政策有所不足,過早、過猛釋放經濟動力,並非有序推動博企發展,中小企、市民未及準備、回應。即使收入可列為中產的博彩從業員,在保障職業健康、協助向上流動等未見良好推動。此外,除了公職、博彩業及傳統大企外,鮮見多元的就業選擇。哪怕是大力發展的會展業,至今亦未如理想。
    何仲傳稱,澳門中產不至於停滯不前,卻是舉步維艱。建議政府“授人以漁”,給予針對性支援措施,做好職業培訓,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關注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緩中產之困。要訂定經濟適度多元、建設旅遊休閒中心的時間規劃,讓青年看到產業前景,報讀適合自身興趣及發展的行業,提升向上流動機會。另外,政府需更多元的諮詢,吸納中產意見。社團亦要多吸納新中產,推動社團改革,為社會提供更高質素的服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