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澳門新聞] 重整策略多管緩解泊車難 [打印本頁]

作者: 東方不敗    時間: 2014-8-30 11:04     標題: 重整策略多管緩解泊車難

財富效應兼公交不濟,越來越多新車落地。至今年七月,三十平方公里的澳門,就有二十三萬三千多部機動車,包括汽車及電單車。路少車多,衍生一系列交通問題,泊車難是其一。交通局昨日公佈新的泊車方案,建議先在皇朝區試行,新計劃是每十分鐘一元,限泊一小時。方案獲交通諮詢委員會認同,稍後落區諮詢。新嘗試利弊互見,不同持份者或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但肯定的是,解決泊車難,不能獨沽一味。

    路邊汽車收費咪錶有兩種,“黃柱”每半小時一元,最多可泊兩小時。“灰柱”每小時一元,最多可泊五小時。現時澳門以“黃柱”為主,主力應對短客。“灰柱”買少見少,多在一些較偏的區份才有。新方案將“起跳”單位縮短至十分鐘,旨在增加泊位的流動性,方便一些短客,辦完事即走,車位可用多幾轉,增加流動性。另一目的是提高養車成本,遏止車輛不斷膨脹。

    新方案雖好,但似乎又為返工客帶來煩惱。皇朝區周邊雖有數個公共停車場,商廈亦多設停車場,但區內政府部門、商業機構以至賭場酒店亦多,上班時段一位難求,不少白領、藍領都鬥早返工爭車位。以後,莫非每隔一小時便落樓入咪錶?按交通法規,泊盡了咪錶的時間後,須駛離泊位否則違法。雖然此規定僅針對“位霸”,一般難以執行,但始終是車主頭上的一把刀。試想,每日返工八個小時,每隔一小時便得落街入咪錶,兼出車“郁一郁”,其操作之擾民不問而知。所以,當局試行計劃時要全面考慮,多顧及操作性,想細一點,人性化一點,不能“一刀切”。

    解決泊車難不外乎兩個方法:一、有針對性地在不同區份大量增加泊車位,無論是公共或私人停車場、街邊泊位;二、增加泊位的同時控制車輛增長,說白一點就是另類的“開源節流”。相關部署已在《陸路整體交通運輸策略二○一○至二○二○》中列出,包括計劃以法制手段加快舊車淘汰,以經濟手段控制車輛增加,具體則在二○一二年訂出不同區域、時段泊車費率方案,二○二○年車輛增長率在百分之四以下等。可惜因種種外、內原因,如作為公交主軸的輕軌工程大失預算,新巴士模式又問題多多,直接打亂了整部十年策略,甚至名存實亡,能按策略、按時間表而行的部署甚少。

    十年策略失效,泊車難仍要解決。為今之計,交通局必須的起心肝,重訂一套策略,可按區份的輕重緩急,訂出不同區域、時段泊車費率方案,或藉重建一些政府物業增加公共停車場,逐區紓緩、解決泊位問題,並要加快脚步。社會亦要思考,建大型地下停車場、倉儲式停車場是否真的不可行?以三幾年工程期的“短痛”,去換取長治久安有冇得傾?泊車難困局必須盡快解決,否則問題只會越來越惡化,積重難返,屆時的代價需由全社會承擔。

    夏  耘




歡迎光臨 小花俠論壇 (http://disann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