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內地新聞] 中國氣象局:內地溫室氣體濃度高於全球平均值 [打印本頁]

作者: pooky    時間: 2013-1-14 16:47     標題: 中國氣象局:內地溫室氣體濃度高於全球平均值

【新華網瀋陽1月14日電卅記者徐揚】中國氣象局14日在瀋陽發布了《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據全國7個大氣本底站的觀測數據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平均濃度2011年又有攀升,且高於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全球平均值。

        這是中國氣象局首次對外公開溫室氣體年度報告。報告顯示,青海瓦裡關站溫室氣體濃度創下了自1990年開始觀測以來的新高。此外,黑龍江龍鳳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3個站,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均高於青海瓦里關站。

        中國氣象局在我國典型氣候區陸續建設了7個大氣本底站,其中4個站已經列入世界氣象組織本底站系列,並初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溫室氣體觀測分析系統和標較體系。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端義宏說,中國的溫室氣體從絕對量和人均量上均不是世界最多的國家。他還表示,發布溫室氣體公報將實現常態化,2012年度報告將會盡快推出。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我國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2012年12月,中國氣象局發布《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第1期)》。這與2012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1年WMO溫室氣體公報(第8期)》相呼應(注:世界氣象組織自2004年開始,每年發布1期WMO溫室氣體公報)。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WMO/GAW)負責協調大氣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的系統觀測和分析。截至2011年底,已包括28個全球大氣本底站、410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和80余個貢獻站。中國氣象局的4個站(青海瓦裡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已列入上述的大氣本底站系列。

        經過多年建設和積累,中國氣象局初步建立了受國際認可、國內領先、由7個大氣本底站和1個分析標校中心實驗室構成的溫室氣體濃度監測分析平台,有關觀測數據對了解我國大氣溫室氣體的濃度及變化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氣象局發布首期《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表明,2011年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2.2ppm 、1861ppb 和324.7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390.9ppm、1813ppb和324.2ppb),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創下1990年建站以來的新高。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的成員站之一,該站觀測數據代表了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

        2011年,黑龍江龍鳳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三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94.6ppm、395.2ppm和404.8ppm,甲烷分別為1961ppb、1889ppb和1943ppb,氧化亞氮分別為325.5ppb、324.8ppb和326.0ppb,均高於瓦里關站同期觀測值(392.2ppm、1861ppb和324.7ppb),也反映出了觀測站及周邊地區人類和自然活動對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影響。

        2012年12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1年WMO溫室氣體公報》表明,2011年全球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點,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390.9ppm,甲烷為1813ppb,氧化亞氮為324.2ppb,分別比工業革命(1750年)前增加了40%、159%和20%。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與過去十年的平均增幅持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的增幅均超出了過去十年平均增幅。在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貢獻中,二氧化碳約占64%,甲烷占18%,氧化亞氮占6%,其他溫室氣體占12%。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與人類活動排放和自然源彙的變化密切相關。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等方式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已相當於3750億噸碳,除了約45%被海洋和陸地生物圈吸收外,另約55%的碳留存在大氣中,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逐年增加的上升趨勢與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持續增長有關。

        中國幅員遼闊,要進一步掌握各區域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分布和變化特征,亟待改變我國溫室氣體觀測資料總體匱乏的現狀,需進一步加強並規範我國溫室氣體濃度立體觀測網建設,提升資料的融合分析與模式能力。




歡迎光臨 小花俠論壇 (http://disann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