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74
- 帖子
- 5974
- 主題
- 2516
- 精華
- 4
- 積分
- 16182
- 金錢
- 414660
- 閱讀權限
- 150
- 來自
- Orchidbbs & 818bbs.net
- 在線時間
- 909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6-9
- 最後登錄
- 2024-4-3
|
在職貧窮趨增堪關注
有固定工作,未必代表生活無憂。本澳經濟成績亮麗,但樓價通脹高企,拉大貧富懸殊,越來越多低收入人士即使拼命工作,都無法應付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開支,“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慳住使”,墮入在職貧窮狀態,值得社會關注,尤其本澳至今沒有在職貧窮的定義,又應如何劃分及推出脫貧措施?
萬人收入低於六千
本澳長期存在在職貧窮。李靜儀指出,據統計局去年第三季度就業調查,收入低於六千元的居民約有一萬人,當中約一千八百人工資低於四千七百元,並向政府申請工作收入補貼,尤其物業管理、製造業、飲食業。因為近年樓價、通脹急升的原因,由非貧窮跌入貧窮的深淵。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認為,“收入低、支出高”是造成在職貧職的兩大主因。包括教育水平低,徘徊低技術、低薪工種;亦有“打工仔”不滿工資少、工作滿足感低,轉換工作跑道重新起步,變相降級就業;大學生亦“中招”,專業未能學以致用,由跟班做起,可惜長期跟班,缺乏升職空間。
外僱充斥影響加薪
議員李靜儀補充,本澳就業人口約三十萬,外僱佔了十萬。低薪外僱遍佈各行各業低層工作,影響本地“土炮”飯碗及加薪議價空間;亦有外僱長期佔據高薪職位,影響很多有學歷有能力人士的就業及升遷,致工資停滯無升。“舖租貴”亦是成因,店主負擔高舖租,來貨成本無得下調,只能欺壓員工不加薪。
工時長難進修提升
李靜儀指出,“房租貴”是“低薪族”的最痛,部分“打工仔”房租已佔人工一半,造成其餘“衣食行”都要“慳住用”;近年通脹急升,跑贏人工升幅,亦令到“打工仔”入不敷支。
綜合而言,在職貧窮者工時長、工資低,缺乏時間及閒錢進修、增值,令貧窮問題惡性循環,而且下一代亦缺乏課外活動、提升技能機會,易被社會孤立、忽略,造成跨代貧窮。潘志明認為,本澳有必要制訂在職貧窮界線,以便針對該群體推出特定扶持政策,幫助脫貧。
社會倡訂職貧界線
本澳政策至今沒有提及在職貧窮,應該如何劃分?理工公共行政高等學校副教授賴偉良指出,在職貧窮界線多以個人月息收入或家團月息收入為基數,再乘以一定比例計算。但“家團月息法”不適用本澳,因為“家團月息法”需參考每年的住戶調查,但本澳住戶調查為“五年一度”。
潘志明認為,若在職人士月薪低於每月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即為“在職貧窮人士”。按現時月息中位數萬五元計算,即低於七千五百元即為在職貧窮人士,相信該界線可保障“低薪族”基本溫飽。賴偉良則希望,在職貧窮界線、最低工資、工作收入補貼金額能相若,因三者都是基本生活水平線,擔憂三者若參差制訂,易被人質疑雙重標準。 |
|